发布日期:2014-12-16 15:01:31
与此同时,以“信用促融资”也成了宝鸡高新区建设信用首善之区的重要手段。早在2011年初,宝鸡高新区管委会就与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中心支行联合,依托人民银行中小企业档案系统在园区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并多方推动建立中小微企业增信机制,释放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价值,在企业融资担保、贷款风险补偿、IPO等方面进行了应用和推广。今年5月,陕西省发改委批复宝鸡高新区为“陕西省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园区”,要“在开发区管理模式下,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综合试点工作,对陕西省信用体系建设形成典型示范作用”。获批后,宝鸡高新区积极筹备,制定了《宝鸡高新区建设省级信用体系示范园区实施方案》。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宝鸡高新区上市企业6家,进入全省上市后备企业库20家,上市培育企业30户,设立了3家小额贷款公司,与5家金融机构、4家券商、3家金融中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为宝鸡市6498户中小微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建档的中小微企业累计获得银行贷款45.8亿元,为缓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作出了有益探索。
“生态园+智慧园”
打造创新创业生态新城
“产业是动力,企业是活力,城市是载体,园区是窗口。宝鸡高新区作为宝鸡市现代化新城区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必须在创新创业环境以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发挥主力军和领头羊的作用。”在王琳看来,只有软硬环境两方面同步提升,才有望打造出“适合人才生长、企业成长和百姓安居”的创新创业生态新城。
作为宝鸡市城市建设的主要承载区和陕西省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试点园区,近年来,宝鸡高新区始终以宝鸡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为契机,把打造最佳人居环境、最佳投资环境作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有力抓手。近日,喜获“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园区”称号的宝鸡高新区,站在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西部一流生态园区的高度,已委托同济大学、长安大学编制了宝鸡高新区一期、二期、三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园区规划为生态景观区、文教居住区、文化休闲区、中央商务区和产业发展区,园区建设的诸项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硬环境是生态,软环境也是生态。既有能力营造绿水青山,又有能力聚集金山银山,才是宝鸡高新区生态发展与产业共赢的奋斗目标。”卓宇坦言,虽然宝鸡没有大院大所,也没有“车库咖啡”,但这座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上跳动的“音符”,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悦动的“驼铃”,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副中心,宝鸡高新区必须立足高起点,进行长远谋划和顶层设计,方能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只有调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才能让创新创业的主体在阳光、空气、水分、肥料充足的生态系统中自然催生,天然长成,茁壮繁衍。